【中国经营报―中国制造之美专刊】美在杭州,寻找中国制造正能量

浏览数量: 4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4-07-21      来源: 本站

      编者按/助力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寻找中国制造的正能量。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中国制造网联合主办,中国制造之美组委会、浙大EMBA全球创造俱乐部承办的“中国制造之美高端论坛”于7月10日在杭州举行。论坛上,浙大管院优秀的EMBA校友企业家倾情分享,从传统制造业“超级大鳄”,到鲜为人知的“隐形冠军”,从转型蝶变的先驱力量,到深谙互联网思维的“小而美”精英,为到场的近400家企业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智慧盛宴。

      中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实体经济的主要载体,中国制造型企业无疑是变革的实践者和驱动器。当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企业意识到:企业在提供产品的同时,必须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和挖掘更多的新需求。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制造之美高端论坛”上,四家进行经验分享的企业都是在企业商业模式上进行了创新探索。其中,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提出中国制造之美时代“即将到来”; 杭氧股份有限公司分享了杭氧的转型之路;宁波永新光学有限公司指出制造业是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宁波图兰多电器有限公司通过差异化运作,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利润空间。他们的“制造轨迹”都体现了一种持续创新和为客户服务的价值。

中国制造依靠本质才能够致胜

      大家之所以选择进口的东西,还是看重进口产品的品质好。但品质好并不代表一定高端,最关键的是产品的质量。

      “什么是中国制造之美?这对制造业企业来说很痛苦,也很艰难。但是,这也同时是中国企业家的信心与鼓励,我希望中国制造之美时代即将到来。”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子联合”)董事长王水福说。

      在演讲中,王水福通过生动的案例提出了四个“即将到来”:文化引领经济的时代即将到来,高端制造的时代即将到来,品质取胜的时代即将到来,智慧引领资本时代即将到来。

“文化拥有无穷的力量。”王水福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德国在制造行业的发展可谓“咄咄逼人”,国内有观点认为,德国和日本的制造业会超过美国,但三四十年发展过来,美国还是制造业的老大。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文化,德国人用了德语的人才,日本人用了日语的人才,美国人却用了英语的人才。英语是全世界的是语言,可以吸引到全世界优秀的人才,所以美国才能“得天下”。目前,有观点认为,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到了全球第二位,但是在王水福看来,假如不能用文化去融合中国经济,这个“第二位”就是空话。

      王水福认为,中国的高端制造的时代即将到来。他举例说,航空工业、机器人运用及相关配套,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还有15年甚至是30年的差距,但是,很少有人会看到,这个差距和空隙就是我们中国制造业的机会。“根据美国机器人协会统计,未来机器人产业有上万亿美元。我们国内也有很多企业在做机器人,但我发现90%以上的核心部件都是进口的。”王水福设想,目前国内相关机构,可以找一个园区或者产业园,集中起来做机器人配件,如果能成功,经济效益将非常可观。

      再次是品质取胜的时代即将到来。“这应该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王水福说,中国的消费能力超过美国是不争的事实,大家都能看到,2014年中国的很多行业艰难,但消费依然高歌猛进。王水福感慨道:“光网络消费就达到1.8万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进口的,包括奶粉、尿不湿等。”他在西湖边,发现很多像他这个年纪的老人骑行、运动,而他们的各种装备,包括自行车、相机、手套等,几乎都是进口的。“其实像这些老人还是非常节约的,但为什么退休后就这么舍得消费了呢?”王水福认为,大家之所以选择进口的东西,还是看重进口产品的品质好。但品质好并不代表一定高端,最关键的是产品的质量。在王水福看来,质量是和平时期占领市场最有效的武器。中国制造只有依靠品质的一致性、可靠性,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而品质又与设计、工艺密切相关。中国制造之美就在这里,做得好就美丽。

      王水福认为,以前是资本为王,而未来则是“资本”将为“知识”打工。如果现在还把资本看得很重,企业就会被时代淘汰。好的项目,自然能吸引资本到来。在现在这样一个知识超越资本的时代,弘扬中国制造之美,就要尊重知识,不断地创新。

中国制造需要技术更新

      创新的度,在于精准把握“一半在创新,一半靠差异化”来使产品出奇制胜。这种精准的把握,恰好符合客户需求,企业往往只需领先一小步。

      从杭氧股份走过的这些年来看,最终还是要自己掌握技术。现在不缺资本,要把这些资本更多投入到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去。

      “过去杭氧股份是卖制氧机,现在,我们保证每年提供高质量气体给专业的大客户,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服务客户,也实现附加值的进一步上升。”杭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氧股份”)总经理毛绍融在演讲中分享了杭氧股份的转型之路。

      毛绍融认为,杭氧股份走过的历程,在制造业里具有代表性:第一阶段,模仿和自我攻关;第二阶段,引进消化吸收再改进,回溯历史,在上世纪70年代,制氧机为很多关键的工业,包括为钢厂配套,当时很多钢厂抱怨制氧机质量部过关,在那个时候,企业纯粹模仿,自我攻关有一定的问题;第三阶段,自主开发创新,到目前为止,杭氧股份所有关键技术全部采用自有知识产权。目前,杭氧股份通过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将国外垄断局面打破,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收获了企业规模和利润的发展,也为其后续在国际市场中持续的竞争力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在毛绍融看来,虽然自己的企业属装备制造业,以技术为主导,但公司这几年不仅在技术上转型,在业务和管理上也开始转型。一方面是产品服务化,杭氧股份始终紧跟市场的变化来调整发展的路径,根据大环境的变动、行业的特点及自身的情况来调整企业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目前杭氧股份在国外也开始投资,企业做好走出去的准备,必须要在业务和管理理念上也做出改变。毛绍融认为,“从杭氧股份走过的这些年来看,最终还是要自己掌握技术。现在不缺资本,要把这些资本更多投入到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去。”

中国制造需要真实的积累

      制造业是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需要一代人、两代人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

作为徕卡相机在中国的唯一合作伙伴,宁波永新光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新光学”)总经理毛磊刚刚参加完徕卡的百年庆典。在论坛现场,他分享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并认为制造业是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需要一代人、两代人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

      在谈到如何进入并创立永新光学时,毛磊解释,从大学毕业至今,走过32年的历程,毛磊从未想过改行。他一直在做仪器仪表行业,事实上,让他最为痛心的一点莫过于,当年同学百余人,现在坚持在这一行业的不过3%到4%。

      在毛磊看来,国内许多一流的大学生到了国外,可以在实验室里做着非常枯燥的实验,但在国内却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做事,总是耐不住寂寞。“这是环境问题。作为一个个体企业我可能没法改变这一情况,但我相信,有一天大环境改变了,真正的人才会大量涌进企业,踏踏实实地做事情。”毛磊认为。

      “什么是深度制造?就是你有附加价值。有多少附加价值,决定了制造的深度和复杂的程度,最终决定企业今后生存的能力。”在毛磊看来,现在很多企业都没有资格讲“深度制造”。在深度制造行业,“耐不住寂寞”谈跨越,脱离了产品质量谈品牌,都是不切实际的。事实上,与永新光学合作的德国的制造,同样是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实现增长的,是一个“老老实实”的沉淀过程。毛磊以徕卡相机举例,与其说他们在做一个照相机、一件产品,不如说他们做的是一个故事。徕卡从未用过塑料元件,整个机身用铝块雕出来的,从这方面而言,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相机生产制造厂并不多,更多的都是在做“图像记录仪”;当年徕卡相机因受到日本相机冲击,工程师们被迫从原来的集团大楼搬离至偏僻的郊区工作,20年后,徕卡又重新在当年被赶走的地方建立了新的公司大楼。这就是一个拥有150年历史的德国公司的积累与沉淀,也就是德国“深度制造”之美。

      毛磊认为,追求制造之美的过程既美丽又痛苦,尤其这几年显得尤为困难,转型升级瓶颈很多。“徕卡的总裁曾对我说‘你这一辈子都赶不上我们’,这句话让我感觉很不舒服。但转念一想,人家已经发展了150多年,我才做了50年不到。如果我这一辈子赶不上,我儿子、孙子还可以继续追赶,这将是我们的一个持续的目标。”正所谓“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对于永新光学而言,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近年来,日本制造业遭遇滑铁卢,毛磊认为,日本论高端做不过德国,论创新做不过美国,论成本做不过韩国和中国,这种不上不下的状态,是造成日本制造业困境的重要原因,也是需要中国企业警示和规避的。

中国制造需要差异化生存

      创新的度,就在于精准把握“一半在创新,一半靠差异化”来使产品出奇制胜。

      在竞争激烈的小家电行业,很多企业都惨淡经营,利润微薄。但是,宁波图兰多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图兰多”),一家规模不大的外贸小家电企业,却通过差异化运作,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利润空间,并且成功地为世界五百强沃尔玛、百事供货。

      论坛现场,图兰多总经理郑昭良分享了创新中的战略思维。他认为,价格永远是第一杀手锏,但更是一把双刃剑,粗制滥造、“靠比别人便宜”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浙江“块状经济”的洗牌早已悄悄开始,如何在行业内精耕深挖,成为“剩者”,取决于融合了创新思维、互联网思维和价值思维等多个维度在内的综合战略考量。与此同时,在郑昭良看来,创新是一个持续“有度”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为了创造客户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满足。而创新的度,就在于精准把握“一半在创新,一半靠差异化”来使产品出奇制胜。这种精准的把握,恰好符合客户需求,企业往往只需领先一小步,就能在这个行业里成为“剩者”。

      对于现在落后的现象,郑昭良认为,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还不向好的方向发展。很多制造企业只是机械地不停地重复工作,看起来忙忙碌碌,结果却在不停制造低竞争水平的廉价产品,很少去研发和创新,这给中国制造带来信誉污染和廉价危机。

      了解,图兰多生产咖啡机已有5年历史,关于工业设计和创新,也做过不少尝试,可以说是真正切入市场实践的践行者。“有些设计师,甚至工厂内部的设计师,很容易犯这样的毛病:所有的设计方案和思路都和生产脱节,设计不能落地,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考虑其竞争力,也不考虑其能否进行工业化生产,用做工艺品的劲头去生产工业品,这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郑昭良设计咖啡机,尽量做到接地气的工业设计,定向明确,清楚客户需求,符合市场,充分考虑成本、定价和生产工艺。目前,图兰多建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团队,并时常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

      “善吾身,营天下”是图兰多的经营理念。在郑昭良看来,他们所做的一切创新,都必须要为客户创造价值。这5年来,图兰多咖啡机一直坚持做原创,而且是基于核心技术的创新,不是一个简单的外观设计。但是,毋庸置疑,图兰多也会被同行抄袭与仿制,让郑昭良一次次失望又恼火,甚至自己辛苦培养起来的合伙人,拿走他的核心技术另起炉灶,成为其竞争对手。这也让郑昭良一直警醒自己保证“一直在领先,从未被超越”。郑昭良始终坚信:总有一些企业会成为某些领域的基石和创新领导者,而图兰多就是其中的一位。

备案证书号:苏ICP备08107572号-8

Copyright ©1996-2023 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苏B1.B2-20100278 B2-20100310

    苏公网安备 3201110201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