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 465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9-12-02 来源: 本站
焦点科技跨境交易运营部经理 李文娟
焦点二十周年的年会上,老板沈总说,他的目标是创建一家干净的公司,他觉得这件事情上,能给自己打七十分。当时,我作为年会工作人员就站在舞台侧面,近距离下能看出来沈总有些激动。
有多少焦点的员工,是因为“一家干净的公司”这一点留在焦点的,没有人统计过,但焦点员工的单纯,在面对客户和市场时像极了学生的那种稚嫩,接触过的客户或者合作伙伴应该多多少少会有些认同。单纯未必是好事,甚至可以说,在职场和商界,这种稚嫩是要不得的。但所幸,也许真的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遇到的客户、合作伙伴,也都待我们以真诚,让我们能简单地守着干净、守着美好。
我曾被朋友认真地批评:“还想不想在焦点混了?”,只因为我告诉他,晚上刚和沈总一起陪几个客人吃饭,沈总和客人喝的是酒,我喝的是鲜榨南瓜汁,现在想想,这事儿确实有点反常理。可事实情况就是,在焦点十一年,和领导一起陪客人不少,但从没替领导挡过酒,喝与不喝,只在我自己的选择。
“你们一个上市公司这么‘抠门’啊?”,这是国外出差时经常听到同行者说的话。为了做好国外推广,中国制造网和开锣每年要参加不少展会,很多同事都有过代表公司出征展会的经历。为了节省公司成本,我们尽量降低需要邮寄的物资的重量,所以个人携带的行李箱往往在航空公司的托运重量限额内塞满各种各样的客户样品和公司的宣传物资。成立美国分公司后,跨境的同事出差更频繁,包括一半国内一半美国的跨境老大Terry在内,每次出差的行李箱里都是满满的要带给美国分公司的物资。出差多的同事,已经练就了两项基本技能:一是特别会收拾行李箱,绝对的收纳达人,28寸的行李箱能装得超乎你想象,重物轻物耐压不耐压怎么合理摆放才能让箱子保持平衡和牢固,点点滴滴都是学问;二是只需用手拎一拎行李箱,就能直接判断是否已超重,连我这样出差次数根本上不了榜的人,也已经GET此技能。
2014年,在沙特有一个非常好的合作机会,我和一个女同事一起出差去了一趟沙特,一是谈合作,二是对当地的建材行业做一些市场调研。当时我们是从迪拜参加完展会,直接到的沙特,机场出关时,身着短袖的我们,受到了很多的注目礼,海关工作人员甚至给我们开放了特殊通道,让我们快速通过,当时自己因为不用排队还有点不成熟的小窃喜。去之前我们做了点功课,知道在沙特女性出门是必须穿黑袍(ABAYA)、戴头巾的,但因为我们的ABAYA是由接我们的合作伙伴提供的,只能通关出去后才能拿到,所以在机场内我们不得不尴尬地只拿围巾围了一下头,也才得到了特殊的礼遇。在沙特待了几天之后,知道更多当地的风俗(好像2018年以后已经开放了许多),才为我们的“傻大胆”感到有些后怕:女性不允许单独外出;女性不能开车,甚至有些地方连副驾都不允许女性坐;大多数餐厅只接受家庭用餐,女性必须有男性陪伴……而我们两个女生,不但就这样在沙特调研市场,还在某天到家乐福超市的时候,脱下了ABAYA(不是故意破坏规则,实在是借的黑袍有点大,行走太不方便,而且考虑到家乐福好歹是国际品牌,以为会开放一些),当然,脱下没多长时间,就有一个当地男性冲我们喊,让我们赶紧穿上ABAYA,不然会被抓到警察局,吓得我们第一时间套上……还好,沙特之行还是很顺利的,当地人也都很友善。后来,与沙特合作伙伴的合作上,为了更便捷和顺畅,我们已经换了男同事跟进。但现在如果有新的国家新的机会,我想我们还是会不顾一切去探索,这也是焦点给我们的勇气。
到今年为止,我来到焦点十一年。入职那一年是焦点上市的前一年,那时候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想找个大公司、大平台施展自己的小才能。中途也不是没想过离开,原因是遇到了职场中常见的瓶颈期的问题。当时思考后选择留下的原因也很简单,我想要打磨一下自己,不能遇事就逃避。如今每次回想起来,我总是想对当时选择了留下的我说声谢谢,不只是因为能有机会跟焦点一起成长至今,更是因为打磨本身带给我的,是环境不变时,如何沉淀自己、如何判断清楚自己的目标、如何成长和突破,这些可以让我终身受益。焦点上市十周年,公司延续一贯的低调,没有准备大肆宣传,可能是因为沈总觉得公司的成绩不够突出吧。也出于同样的原因,《焦点视界》总编向我约稿的时候,我有些犹豫。一方面是因为开锣的超级采购节正在紧张筹备中,人静不下心;另一方面,我跟总编坦承:总觉得现在时机不太对,一切还只是分号,不是回首总结画句号的时候。跨境方向我们还在探索中,没有什么显著的成绩汇报给客户和市场,而跨境还没有拼出来,我们个人也就没什么要去总结的,所以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总想保持沉默,憋一口气造出个大动后,再好好地回首,舒畅地总结。当然,温柔的总编温柔地用道理说服了我:无论是句号,还是分号,有个契机能促使自己回头看看,多些思考和梳理,也是好事。
从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人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我都在焦点。沈总在十周年工作纪念牌上写道:感恩同行,不离不弃。其实我们何尝不是。
摘选自《焦点视界》总第68期